责编:陈凯欣
2025-03-20
近日,在巴中市恩阳区举办了一场由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省级协调机制办、省国资委共同主办的全省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培训班。这是国资国企领域首次开展此类集中培训活动。
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来自85家在川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的300余名干部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和交流座谈等方式,深入探讨了欠发达县域振兴发展的新思路。培训内容围绕托底性帮扶项目展开,旨在提升帮扶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分享经验 探索创新模式
自托底性帮扶启动以来,85户在川央企和地方国企已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特色农牧等领域实施了超过200个帮扶项目。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通过培训和交流,可以帮助干部们更准确地把握国资国企帮扶的核心内容。
在此次培训中,“产业”成为核心议题之一。参与者们分享了多个成功案例,如大凉山艾草产业链的开发、“39帮扶集市”的数字化赋能模式等。这些经验为各地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来自东方电气集团的王斌分享了他们在火普村实施的数智化农业项目。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设施,不仅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
在巴中市恩阳区双胜镇,芦笋现代农业产业园展示了“生产+研发+销售”一条龙的发展模式。王斌表示,这种利益联结机制值得借鉴,并计划带村两委成员前来考察学习。
多方合作 打造特色品牌
华电四川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将与省港投集团、省商投集团等企业合作,在金川县建设小番茄种植大棚,进一步完善高原生态农牧产业链。
火普村的蓝莓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如何将其打造成特色品牌仍是一个挑战。王斌希望通过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动本地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